公益組織要想立足社會,必須獲得公眾的信任和口碑,否則,寸步難行。在經歷了近年一系列負面事件陣痛之後,中國各類公益組織普遍有了危機感和緊迫感,大家已經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民眾重拾對公益組織的信心,公益組織如何破解慈善困局?與此同時,一些公益組織已經倚重媒體宣傳、活動策劃等手段,試圖重獲信任和發展動力。我們認為,公益組織破解慈善困局的關鍵絕非外部宣傳,而是在於建立健全內在運營機制。這裡,我們把目光投向全球最大的公益慈善組織之一——香港賽馬會,看看這家穩健持重、從容淡定的百年機構是如何開展慈善活動的。
  提起香港賽馬會,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賭馬”和“六合彩”。實際上,香港賽馬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博彩機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慈善組織之一。香港賽馬會成立於1884年,開展慈善活動至今已有百年曆史。總結起來,香港賽馬會的慈善活動具有如下鮮明特點,其獨特的慈善運營模式理應為內地公益組織樹立一個成功典範。
  獨特組織架構確保機構的非牟利性。賽馬運動絕非香港獨有,但縱觀全球,非牟利且具有慈善性質的賽馬機構,或許只有香港賽馬會。香港賽馬會不屬於任何投資者,是一家無股東、無分紅的機構。它的最高權力機關是董事局,董事局共有12位董事組成。這12人由200名資深會員通過選舉產生,義務任職,不領薪金,完全靠社會責任感來對香港賽馬會重要事務作出決策。馬會日常運營工作由行政總裁領導下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執行。這種特殊的組織架構確保了香港賽馬會的非牟利性,除了納稅、支付中獎獎金和行政開支外,香港賽馬會所有盈餘均全部回饋社會、投向慈善。
  慈善項目力求惠及香港全體市民。“賽馬惠慈善”是馬會長期以來對香港人的服務承諾,也是其獨特經營模式的基石。自1915年開始,香港賽馬會每年都捐款資助各項有意義的公益慈善計劃,惠澤香港社會。從2001年至今,馬會年平均捐款超過10億港幣,幾乎覆蓋和參與了全港大部分的大型慈善項目,包括社會服務、醫葯衛生、教育培訓、體育文化娛樂、長者計劃以及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走進香港,處處都有賽馬會捐款資助建設的項目,惠及社會每一個角落。在香港學生的校服上、大學的教學樓上、診所的外牆上,都貼有馬會的標誌,這都是賽馬會歷年來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的所留下的歷史印記。香港公園、海洋公園、香港科技大學等公共設施、機構都是馬會慈善活動的重要成果。除了香港地區,近年香港賽馬會還將更多善款註入內地。2008年,馬會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10億港元,涉及多個重建項目;2010年,馬會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1830萬港元。
  專業機構獨立決策慈善項目。早在1959年,香港賽馬會就設立一家獨立的香港賽馬會(慈善)有限公司,專門管理捐款事務。1993年,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正式成立,它繼承之前公司的所有責任,專業負責馬會慈善項目。慈善信托基金的運作由賽馬會的12位董事兼任,所有慈善項目的審核與批准都是由這12人操作,決策不受外界包括特區政府影響。這種慈善資金投向的決策機制確保了慈善事業的公允、客觀、務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香港賽馬會是一個“非牟利”機構,但是慈善項目不管大小,馬會都會拿一個商業化的手段來衡量,不是簡單地散錢,而是用投資的眼光做慈善,慈善項目是否合適,要經過層層審核和監管,看到每一步的成果,一切遵循商業原則,真正幫助到香港市民和社會發展,所有投入都希望有最大的回報。當然,這種投入回報的評判標準更多以綜合社會效益來衡量評判,以提升香港社會和市民的整體福利為目標。
  信息披露規範、及時。多年來,香港賽馬會能夠在博彩和慈善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依靠的是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其中,信息披露規範、及時是一個重要環節。馬會要求,慈善基金信托人必須嚴格遵守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的香港財務報表準則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契約編製財務報表,該報表要求真實而公平地對外公佈。馬會基金的主要投資活動都必須嚴格按照信托契約執行。例如,據香港賽馬會《2012年6月30日止年度報告》披露,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捐款總額接近19.5億港元,較上年度增加12.8%,合計資助160個慈善及小區項目。年報中均列名項目用途和具體金額。正如一位經常購買馬彩的香港普通市民所言:“無論投註輸贏,我都知道我的錢去了哪裡”。
  雙向選擇慈善項目。一方面,馬會接收來自香港社會各界的捐款申請建議,馬會慈善部會詳細研究、審核建議書,再呈交董事局捐款委員會批核;另一方面,馬會也會主動根據香港社會現狀以及未來挑戰擬定慈善項目。在這種情況下,馬會寧願多付出人力成本去廣泛考察合適的項目。例如,2003年SARS爆發期間,馬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決策決定捐款資助學校、幼稚園和社區中心進行全面的清潔。SARS結束後,馬會又及時反思香港社會未來如何抵禦類似危機,最終決定捐款5億港元在香港成立一個衛生防護中心。針對這兩個計劃,香港賽馬會當時並沒有接到任何機構的申請,而是自己主動為香港社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持續跟蹤、考核、評估慈善項目。香港賽馬會不僅關註慈善項目啟動前的審核,也關註慈善項目啟動後的評估。每一個慈善項目啟動前,賽馬會制定了一套嚴密的審核程序。申請項目從遞交建議書到批准款項,平均需要半年至9個月的時間。賽馬會慈善事務部會為符合資格的建議撰寫報告,包括受助項目的背景、內容大綱、目標效益及建議資助金額等,然後呈交賽馬會董事局審核批准。項目啟動後,無論是服務計劃或是基建項目,受惠機構必須按賽馬會規定,定期提交撥款運用的報告供賽馬會審核。審核完畢,慈善信托基金才會按實報實銷形式發放相關款項。
  既著眼當下,也立足長遠。2006年,為了應對香港人口的老齡化問題,賽馬會捐助了3.8億港元推行一個為期5年、名為“流金頌”的關懷長者計劃。在整個計劃中,最重要的就是公民的教育,希望香港市民能夠以一個正面的態度看待老齡化、老年人問題。同時希望每個老年人能夠把人生最後一段路視為最精彩的樂章。還有一個領袖培訓計劃,馬會希望未來5年、10年以後,香港能夠培養50名專註於老齡人口社會學研究的專家學者。這個計劃反映出香港賽馬會在做慈善方面不只著眼當下,而是立足長遠,具有前瞻性。
  通過剖析香港賽馬會內在運營機制和慈善運作模式,我們不難看出,公益組織在開展慈善活動時,有幾個關鍵點。
  ——商業運作只是手段,公益屬性才是根本。如果本末倒置,公益組織就會深陷泥潭,不能自拔。這是公益組織破解慈善困局的關鍵。
  ——慈善項目的甄選既要解燃眉之急,也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既要考慮區域、部門需求,也要統籌社會全局;既要被動接收申請,也要主動研究佈局。這是公益組織開展慈善工作的科學發展觀。
  ——慈善項目要公開透明,及時回應輿情。在公益組織公信力遭遇寒冬的當下,這一點尤其重要。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vixyxcqwuqc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